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公文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09-09-10 15:35:00   作者:   来源: 市文联

粤办发[200922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现排头兵的决定》(粤发[2008]5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我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力争用510年时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较强实力与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和先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构建具有岭南风格、广东气派、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的广东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省,使我省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

  二、主要举措

  (一)实施提高公民素质工程。

  1.弘扬广东人文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特色文化,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公民法制观念,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树立广东人现代文明新形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推进理论学习和创新。

  2.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区。以广东学习论坛为龙头,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学习会、讲坛、论坛等为载体,推动各种学习活动。继续开展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塑造南国书香节文化品牌。

  3.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支援,逐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创新粤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二)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1.创作文艺精品。建立重大文学艺术创作项目科学策划、论证和筛选机制,成立省文学艺术创作评委会。设立艺术发展专项资金,从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用中每年安排专款,用于组织优秀作品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组织优秀队伍参加全国重大艺术活动和比赛等。鼓励设立知名文艺家创作室和流动工作站。优先扶持代表国家水准和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以及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艺项目,每年推出一扯具有全国影响的精品力作。

  2.培育文艺名家。加大对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奖励力度,对优秀项目、重大文学艺术成果或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给予嘉奖。建立省级文学艺术荣誉制度,对贡献重大的优秀艺术家授予荣誉称号。

  3.塑造文化活动品牌。开展南粤文化行南粤文化海外行和华语流行音乐节、华语电影文化节、华语传媒大奖、华语文学大奖等系列文化活动,努力塑造面向东南亚、覆盖全球华人地区的华语文化活动品牌。扶持地方特色文化,举办岭南华彩——广东地方戏剧推广周等活动。办好中国音乐金钟奖、广东省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粤剧新年盛会、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等活动。恢复提升羊城音乐花会,做大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三)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工程。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财务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2010年底以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全省广电有线网络和新华书店重组整合。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强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

  2.推动网络文化发展。加大我省重点新闻网站扶持力度,培育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商业网站。积极实施文化上网工程,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体系。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精品生产,实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原创动漫游戏发展工程。加强网络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网络民主平台。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发展网络评论员队伍,健全科学有效的网络文化管理体系。

  3.创新文化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依法授权或下放有关的审批管理权限。发展文化社会组织,将可以通过行业自律解决的事项转由社会组织承担。探索建立文化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实施基层文化设施覆盖工程。力争到2012年,建成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层文化建设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机制,推进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建设。建设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

  2.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加快全省文化标志性在建工程和省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到2012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到所有社区和行政村。加快推进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群众文化流动服务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力争2010年前完成全省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到2010年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到2012 年全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和常住人口人均藏书量位居全国前列。

  3.保护和开发岭南优秀文化遗产。加强博物馆建设。推进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创建全国领先的水下考古基地,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利用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五)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

  1.做大做强文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支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与重组,努力建设一批包括报业传媒、广播影视传媒、网络传媒、出版发行、电影和演艺等实力强大的龙头文化产业集团,做强优势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媒体业务,加强对全省网络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大力培育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和园区,做大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育壮大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形成以国有文化资本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依托珠江南岸现有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工业设计、文化传媒、动漫制作、咨询策划等行业,创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力争到2013年,发展成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之一。建设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充分利用三地资源,以项目合作和投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一国两制条件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

  3.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巩固扩大我省文化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展文化产品、服务和要素市场,健全文化行业组织和文化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文化市场信用制度。加强现代文化流通体系建设,建设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珠江三角洲文化会展产业带,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广东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声响亚洲艺术节(广州)、华南印刷节、中国动漫版权保护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培育、扶持一批文化会展业龙头企业,把我省建设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会展中心之一。

  (六)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

  1.抓好主流媒体境外落地工作。创办广东英语广播和电视频道以及英文网站,通过上星和互联向向世界播出。运用本土发射和境外租机、租时段、建台等传播方式,拓宽节目境外落地渠道。鼓励报业传媒集团创造条件在海外办报办刊,办好侨报侨刊并扩大其在海外华人地区的影响。加强跨国传媒网络建设,采取卫星直播、境外网络电台等手段,扩大对欧美主流社会宣传。办好文化部批准的粤港澳文化交流基地。

  2.建立对外文化交流新体制。设立对外文化交流专项经费,由省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安排。拓宽对外文化传播渠道,在新闻信息、出版市场、影视文化、图书展览、文艺演出、华文教育等方面加强与国外文化传播机构、教育机构合作。探索在境外建立经纪代理机构或组建经纪公司,向港澳或海外华人集聚地的演出和展览场馆进行战略投资,提高我省文化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3.实施文化产品出口集约化战略。建立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海外区域发行中心和连锁经营体制,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规模化。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推动设立风险金、依法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落实。鼓励和支持实力强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投资文化出口领域,与国有资本享有同等待遇。支持大型文化企业、知名品牌拓展海内外业务。

  (七)实施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

  1.培养文化领军人才。实施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每年选择若干名优秀文化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造就一批拔尖人才和专门人才。支持高等学校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文化人才和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

  2.引进高端文化人才。每年面向国内外引进若干名社科理论和文学艺术名家大师、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有关政策给予扶持。定期编制和发布文化人才引进目录,完善重大文化项目招标和成果引入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的项目合作,健全智力要素参与分配制度。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摆上重要位置。建立由主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文化事业发展社会听证和咨询制度,加强对文化发展的宏观研究和指导。

  (二)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对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估机制,推行公共文化活动项目立项、申报、评估以及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制度。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文化项目建设。

  (三)完善文化发展政策法规。制订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指标体系。制订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配套政策,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全省文化产业统计制度。


主办单位: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联系方式: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公正路28号银都大厦8楼市文联
电话:0757-83283118。ICP备案编号:粤ICP备05098089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2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