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文库 > 评论

岭南经典建筑的文学传奇——读彤子长篇小说《陈家祠》——梁德荣

发布时间: 2019-12-04 16:06:00   作者:   来源: 市文联

在广东以至中国的民间建筑史上,陈家祠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它集广东工艺美术装饰之大成,是粤派建筑的杰出典型代表。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经历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直到今天,陈家祠仍是无数人最喜欢前去探究的建筑之一。陈家祠的来龙去脉,它的坎坷而辉煌的史迹,无疑是十分值得书写的。广东本土青年女作家彤子的长篇小说《陈家祠》,对这一充满魅力的题材进行了一次有力的开拓和叙写。这也是第一部有关陈家祠的长篇小说,闪烁着独特的文学之光,由此也一举获得2017年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可谓实至名归。  

彤子生于三水,长于三水,是岭南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她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厚爱,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从可资借鉴的文学资源上来说,她可谓得天独厚。对故乡土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她当然有着敏锐的感觉。我们看到,南方的人情世故、风光风俗,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雕一塑,都在她的笔下显得那么真实、生动、鲜活。

按照彤子的想法,她是要为陈家祠塑造一座文学的丰碑。可以说,她做到了。陈家祠在岭南建筑上的历史地位早已稳固,没人能够捍动。而一百多年来,陈家祠还欠缺一部长篇小说为它立言,为它的百世流芳增添文学的薪火。这部长篇小说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正是一幅一百多年前的宏大历史画卷。《陈家祠》着力写了一群漂洋过海的华侨回乡寻根建造陈氏宗祠的故事,离乱之世,不畏艰险,集无数族人之力,也要立一座属于自己的书院和宗祠,只有中国人才会有这种对家乡刻骨入心的深情,他们寻找的,正是中国的传统之本源。他们一脉传承的,不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吗?陈家祠的兴建,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在当今“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部作品更具有现实的意义。陈家祠用青砖、灰塑等建起了广东建筑史上的丰碑。彤子的《陈家祠》,用中国文字让这座宏伟建筑更加宏大,更加壮阔。

《陈家祠》着力描写了一群为了建筑陈家祠而努力奔走的海外归侨。他们从海外归来,历尽沧桑,想方设法建起了这座巨大的建筑群落,整个家族的大戏都在其中不断上演,贯穿于陈家祠的,有痛彻心肠的悲欢离合,有惊心动魄的爱情纠缠,有感天动地的兄弟情谊……活动其间的,不论是达官巨贾,还是仆人婢女,性情脾气,呼之欲出,点缀其间的乡间俚语,趣味盎然,充满岭南味道。人和建筑是分不开的。再宏大的建筑,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其中,也是没有生命力的。随着陈家祠一步步的建成,我们也见识了一个个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他们和建筑融为一体,使陈家祠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由此,《陈家祠》彰显出它的独特魅力。花城》荣誉主编田瑛认为,《陈家祠》的问世,意味着地道的岭南新乡土小说呼之欲出,从而使我们期待已久的经典文本成为现实。这个评价无疑是恰当而准确的。

读《陈家祠》,会为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岭南独特的风情风风貌所着迷。小说中人物的穿着打扮,日常口语;岭南美食、婚育习俗;岭南宗祠建筑所独有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装饰等等,在作品中都得到了精彩的展现。作家娓娓道来,看似随意拈来,实是精心布局。作家对岭南建筑艺术的熟悉和热爱,在小说中得到了尽情的表现。它们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成为重要的故事主体。读《陈家祠》,就如作家带着我们一起在祠中游玩,我们的眼前,立起的是一部岭南建筑艺术的传奇。

值得一提的是,《陈家祠》采用了章回体小说的创作手法。章回体的艺术创作形式出现于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繁荣兴盛的时期,时间上也正好契合了陈家祠的建筑时期。而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与崇实翼史的创作方法,让《陈家祠》扎根于传统现实的土壤,使小说显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岭南气派。广东文学史上欧阳山的《三家巷》、陈残云的《香飘四季》,创造了经久不息的粤派文学的辉煌气息,《陈家祠》扎根本土写作的努力,无疑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切的期待。

    彤子注重和坚持广东本土题材的挖掘与写作。这在当下的文学写作潮流中,是难能可贵的。《陈家祠》作为她长篇小说方面的重大收获,为她今后的创作之路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陈家祠》,彤子著。2016年1月花城出版社出版)


主办单位: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联系方式: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公正路28号银都大厦8楼市文联
电话:0757-83283118。ICP备案编号:粤ICP备05098089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2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