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01

一个教育工作者眼中的夏日柠茶—— 读何百源鲜活奇巧的哲理美文--孔宪雅

发布时间: 2015-03-31 11:29:00   作者:   来源: 市文联

 

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南海籍作家何百源先后有十余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教辅书及读本,这引起笔者关注。

笔者曾长期致力于教育行政工作,一直以来非常注重通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其思想素质和语文水平。在担任南海区和顺二中校长期间,还专门与广东省作家协会签订协议,建立帮教关系,每年邀请多位作家在不同时段进校讲课,使学生从中获益良多。

有学者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与一个伟大的灵魂对话。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特别强调文学对人的精神的陶冶作用。然而当今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追逐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把鲜活的富于激情的文学作品变成了各种概念和术语的阐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虽然已退休了,但仍与原工作学校的师生保持较密切联系,应他们的要求,常向他们推介值得阅读的作品,何百源的这些作品都在推介之列。因为笔者感觉,阅读这些作品带来的心灵快意,有如夏日啜饮一杯柠茶。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何百源作品因篇幅短小精悍,联想丰富奇巧,立意深远而深受学生欢迎。

创作源于生活。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林业勘察工程师何百源以其在边疆从事林业勘察设计长达20的传奇经历,先后创作了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其中不少被选入大中小学课本或青春励志读本,有的更获全国小小说评奖一、二等奖。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青少年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春注入强劲的正能量。若要全面透彻分析这些作品,需要很长篇幅。本文试图仅从作品在阳光励志方面的作用,进行一些解读。

 

何百源的作品以简短感人的情节和流畅明快的语言,满腔热忱地对入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正面指引。

针对当今不少年轻人被父母过度溺爱娇宠,过惯了舒适安逸生活的现实,作者深感未经历过挫折的年轻人一但碰到困难便无力抗争,遇到逆境会一蹶不振,着意创作了不少人生须艰苦磨练的作品。

在《一个人的海岛》中,海政文工团女演员子筠和队友在“万里海疆行”中,在仅有一名战士守卫的孤岛慰问演出。“由于哨位附近没有平地,只好在距离哨位较远的地方演出,因为战士要时刻坚守哨位监视海疆,只能在哨位上观看。”这位只有20出头的年轻战士长年累月像一尊雕塑那样沐海风迎海浪寸步不离哨位,其不畏艰难困苦的爱国情怀让年轻人深深地触动灵魂。本来,文工团到基层演出,是要给在艰苦环境下战斗生活的战士以教育和鼓舞。但实际上,战士的精神却深深教育和感染了演员们,因此子筠才在私人通信中将这件事告诉了何百源。

    在《煤油灯,那一片清辉》中,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回忆那时夜间在煤油灯清辉下度过的日子;参加工作后在边疆林区搞调查规划住在自搭的帐篷里,夜里也是靠煤油灯照明……“回想那时晚风把帐篷刮得呜呜响,雨点打得帐篷啪啪声,远处还有野兽怪叫……”当后来用上电灯时,只要想起过去那些艰苦的日子,无论碰到怎样恶劣的生活环境,“所有困难都不算什么”,引导年轻人认识:艰辛的经历中会有诗意,倘能以苦为乐,便是人生财富。

在《置身需向极高处》一文中,说云南昆明西山风景区内那条人工开凿的山道旁有这样一副楹联:置身需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作者看了这楹联,想起“在云南西北部迪庆高原海拔5000原始森林作业,在积雪的林地上露宿,在一米多深的积雪里挖个坑,铺上树枝树叶,再铺上随身带的薄薄的铺盖,和衣躺在雪坑里,上方拉一张油布”,原以为那是世上最艰苦的了,但“比起当年中越边境老山前线我军那个距越军坑道仅5,只有1.59高的猫耳洞里,却驻守着一名身高1.60,在缺水缺粮缺药中坚守了6个月的战士”,自己简直不算什么。由此引伸出自己只是精神上的矮子的感慨,值得自己仰视的人和事多着呢!

在《我的铁蛋哥哥》一文中,铁蛋是长期生活在农村善良扑实的孩子,“论懂事,处事能力,乃至体魄和力气”甚至“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识别农作物,干农活,游泳都比城里人强得多” ,而城里的孩子去农村时,却闹出许多的笑话……所有这些,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习近平主席16岁就从北京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当知青,在农村艰苦的劳动中锻炼了自己,平凡造就伟大,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真正成长,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谈得很到位。联系近日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针对“湖南邵阳13名青年入伍后怕苦怕累被部队退兵”一事,有学生读后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又是个人的梦,这么伟大的目标必须负出艰苦的努力。如果我们还远离目标就怕苦怕累不能吃苦耐劳,不但中国梦难于实现,个人的梦也将成为泡影。”何百源的这类作品激励着年轻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

 

    何百源的作品对青少年学生精神领域的正面诱导是多层面的。

在《最后的根雕》一文中,作者描述了学油画的罗列在美院念大一那年暑假回到故乡穷山沟时的情形。那年头村民缺柴烧,便到“大跃进”期间被砍光林木的山上挖树根。“罗列发现父亲挖回的有些树根很有造型基础,比如雄鹰展翅,冰上芭蕾等,经用刀具精心加工拿去摆地摊。”不但赚得学费,后来还因此而致富。后来加工雕琢出的《童子拜观音》还成了绝世珍品。奇的是:“当香港某老板要出千万将其收藏,他不但不答应,而且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宣布不但将这珍品和他的全部根雕艺术品无偿捐给艺博院,还宣布从即日起停止根雕艺术生涯,专心油画创作。”当人们不解为什么他有钱不赚时,“他却想起不久前家乡的一次山体滑坡,村里有十多人被埋,因为挖树根之害远远大于伐倒树木,没有树根固稳的山坡,一旦暴雨袭来,山泥就倾泻了。”结论是“再也不能挖树根了”。为了当代和后代的长远利益,他果断地抛弃了这条致富之路。

一个人从弄根雕赚到的第一笔学费,到后来财源滚滚身家巨万,而又突然切断生财之道,这个行为必须有合理的依据才能令读者信服。细读全文,才知也正是根雕艺术导致了他老家家毁人亡的惨剧发生。这个有关保护生态的知识,和罗列的精神境界,会影响年轻人的未来。

《驳骨神医的神话》一文中的驳骨神医费老,能以人们匪夷所思的医术治好一般医生无法治好的奇难杂症。但他看淡名利,从不接受采访。当作者将听来的他的事迹陈述一番让他证实时,“重病中的费老抖索着伸出枯柴般的手在纸上写下一行歪歪斜斜的字:当一个人走红的时候,就会伴生出一批神话和传奇文学作者。”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是嘲讽了常见的社会现象:许多神话奇迹,其实只是人为炒作出来的。此刻,这位驳骨神医视名利地位如过眼云烟的高贵品质跃然纸上,为年轻人日后怎样看待名利,提供了一个难忘的范例。

在《健忘》一文里,68岁的老刘健康还过得去,就是非常健忘,刚经历过的事,过一会就忘得一干二净,唯独不忘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天,必买鲜花到郊外一个坟前去祭奠40年前的初恋情人,那女孩因是地主出身,单位不批准他们结婚,女孩一时想不通服下过量安眠药……让人感慨那年代面对不可抗拒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无奈,颂扬老刘对为他殉情的初恋情人终身怀念的人间真情。人是感情动物,冷酷无情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间需要真情。

《国王第二次寻找继任人》以讲故事的形式,说从前有两任国王先后选拔继任人。老老国王当年发给每个孩子煮熟了的花籽让他们培育,到了规定时间接受国王检阅时,除诚实的木龙捧着只有泥土的花盆外,别的孩子都弄虚作假捧着鲜花,于是木龙当选。当木龙国王老年选继任人时,他已意识到上一任老国王的思维存在局限性,决心“改革”。适逢当时这个国家遭遇大旱,农作物都旱死了,国王却让农业大臣发给每个小孩一小袋煮熟的玉米种子,要求两个月后将玉米秧苗带来检阅。在此期间,十三岁的男孩岩松对种子精心培育却总是不发芽,便下定决心不怕路途遥远艰辛到外国买玉米种子培育,期限到时,除了岩松手捧的花盆有玉米秧苗,别的孩子的花盆里都只有泥土。笔者曾问一个读了此文的女生:“国王心中究竟要选怎样的继承人?”她说:“忠诚,但不是愚忠,须智勇双全,能在绝境中找到生路,这样才是真的忠诚,才能堪当重任。”答得多好。

在《能医不自医》一文中,“我姐夫”是个很有名的医生,他却“从不自医”,“也不给亲属医病”,因为“给亲属或自己医病时,多了私心杂念和顾忌,不敢正常用药,延误了治疗时机,产生不良效果”。笔者也曾问一位读了该文的高考学生:该文给你以怎样的启示?该生笑着答“读后参加考试,我抛弃了考不上怎么办等各种胡思乱想,做到心情舒畅轻装上阵一心一意考好试,临场发挥得很好,终于考上我心目中的高校。”这就是文学的育人功能。

 

比较深奥一点的是《真假古董》一文,该文讲述缺乏生活经验的栾先生以高价买下古董赝品。但随着生活经历积累的日渐丰富,栾先生发现在古董欣赏价值这一点上,真品和赝品是一样的。从此,栾先生购买古董不在乎是真是假,他在乎的是享受“欣赏”古董的乐趣,而非古董的价值。

此文充满哲理和禅意,理解上有点难度。但别小看当今的年轻人,以为他们不懂“真与假二者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这一辩证关系。当笔者把此文发往一些高中生的电子邮箱,要他们谈体会时,就有人回复:“当你把真实的东西看作虚幻时,那虚幻甚至比真实的东西显得更真实,反之亦然。”有的说:“做人不能太执着,不能铁板一块墨守成规不变通,事物都有两面性,应该相对地看问题,不要被眼前的东西所迷惑,该有自己的主见。”有学生说得更精彩:“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就说过‘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可见真假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樊篱。”

 

何百源的文章短小精悍,表现手法灵活,寓意深刻,取其最能表现主题的简短情节惜字如金地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以朴素凝练的优美语言状物写景以景触情,希望作者能创作更多这样的好作品,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孔宪雅,广东省作协会员,先后担任南海区和顺一中、和顺二中、和顺高级中学校长,2004年获南海区教育局颁发教育工作终生成就奖。)

——————————————————————————————————

 

附注:

《一个人的海岛》、《能医不自医》、《我的铁蛋哥哥》载于南京大学出版社出

版的《中外最美卷首语经典全集》中学版;

《最后的根雕》获第10届全国小小说评奖二等奖,入选郑州大学出版社《最具领悟力的哲理美文》一书;

《驳骨神医的神话》入选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最具实用的写作美文》;

《健忘》入选地震出版社出版的《青春励志故事》一书;

《置身需向极高处》、《煤油灯,那一片清辉》:入选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最

美文·中学生本》;

《真假古董》:先后入选《冰心儿童图书奖作品集》和《新课标语文高效阅读》七年级课本;

《国王第二次寻找继任人》获第九届全国小小说一等奖,入选郑州大学出版社《最具领悟力的哲理美文》一书。

 

作者地址:南海桂城鹿璟村鹿秀居B1201.

 

 

 

 


主办单位: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联系方式: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公正路28号银都大厦8楼市文联
电话:0757-83283118。ICP备案编号:粤ICP备05098089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1240号